人物简介:阿不都热合曼·阿不都外力,新疆农业大学数理学院教师。1989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数理系,后在四川联合大学外语培训一年,于1999年9月-2000年9月在乌兹别克塔什干国立大学应用数学系进修。多次获得“最受学生欢迎奖”,教书育人三十载,热爱并热心于数学教学。
2018年2月1日,阿不都热合曼·阿不都外力老师前往新疆于田县英伊巴格乡巴格恰村从事扶贫工作。自驻村以来,为保证能落实“两不愁三保障”,他紧扣扶贫政策,精准施策,跟随队伍为民解忧,让原本落后的乡村,紧追时代步伐。
解民难用真情赢得民心
巴格恰村地处沙漠边缘,属于盐碱地区,很多经济作物不宜种植,村民的人均收入也不高。作为党员,热合曼老师的责任感油然而生:既然来了就要做出成效。
为改善民生,助力脱贫,热合曼老师深入群众,了解民情,倾听民声。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荒漠环境,鼓励村民发展种植名贵中药材“沙漠人参”——大芸。
和村民们一起进沙漠、干农活、聊家常。“以前知道大芸是药材,但没想到要规模化种植,还能以此增收,这都要感谢热合曼老师的帮助和指导。”村民们高兴地说道。
在走访过程中热合曼老师还发现村民们住房、生活方面存在困难——垃圾不能及时清理,上厕所也十分不便。通过向上级反映,与村民协力,修起了安居房,配备了洗手间,改善了住宿环境。
驻村以来,热合曼老师始终把解决群众的困难诉求作为头等大事,把群众的安危冷暖记在心上,从细节着手,一步步改善村民的生活,温暖着民心,照亮着村民的大好未来。
重教育助学育人撒爱心
作为人民教师,热合曼老师十分重视孩子们的教育和成长。他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帮助村里的孩子提供教育资源。发现学生学习物资短缺,他亲自去给学生们购买衣服、课桌、学习用具等。
虽然尽自己的财力物力只能有限的帮助学生解决暂时的困境,但他的爱心却悄悄播撒在学生的心中。村里的学生米尔古丽·买买提说道:“热合曼老师像父亲一样关心我们的学习和生活,还给我们买学习用品,我长大了也要当老师,像他一样帮助更多的人。”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热合曼老师用实际行动给学生上了一堂大爱无私的生动课。他也深知,从孩子的教育抓起,不仅要给他们配备良好的学习用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在学生心中,只有观念发生改变,才能做到真正的脱贫。
据不完全统计,热合曼老师两年多来对村子的捐赠近四万元。幼儿园物资短缺,他会购买被褥、被套、床单、枕头、学习用品等;村民病了,他会第一时间带着他们去看病;村民洗澡不便,他会及时购买热水器;逢年过节,他会给孩子压岁钱……“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热合曼老师深知,给永远比拿快乐。
办实事以民之乐为己之乐
“只要热合曼老师在,就没有办不好的事儿。”提起热合曼老师,村民们总是这样说。走访过程中,热合曼老师发现多数村民家中电路老化,存在安全隐患。为此,热合曼老师向政府申请,将村子里的电路全部拆掉换新。这一举措让村民们喜不胜收,更加感谢和认可热合曼老师。
为进一步提高村民的国语水平,热合曼老师带领我院志愿者们每天晚上教村民国语。虽然闹出过不少笑话,但日复一日,村民们跟国语老师沟通得越来越好。看到他们的进步,热合曼老师倍感欣慰。
为提高村民们的幸福感,让村民有良好的生活环境,热合曼老师与其队伍共同努力,积极与村民沟通,共同打造美丽乡村。如今的巴格恰村,村路边的设施越来越完备,路两旁都是绿茵茵的绿化带,街道整洁干净,焕然一新。
走下讲台,热合曼老师心心念念的是让村民过上更好的生活。看到他们过得幸福,就是热合曼老师最大的幸福。丰碑无语,行胜于言。随着扶贫政策的不断完善,热合曼老师紧跟扶贫政策的变化,为贫困村民落实低保、就业等利民政策,让他们过上了有品质、有保障的生活。
脱贫攻坚并不是一帆风顺,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离开了讲台,忙碌的驻村工作也没有将热合曼老师的光芒掩盖。只要心中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广阔天地,哪里都能发光发热、大有作为。不言苦不言累,以人之乐为己之乐,心中有大爱,助学育人,让居民的生活条件得到有效的改善是他最踏实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