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科研交流讲座 | 团队携手齐交流,共创学术新成就

发布者:姚亚楠发布时间:2022-10-03浏览次数:13

为提高我院科研氛围,帮助我院教师凝练科研方向,推动学院科研团队的建设,激发教师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的服务于学科建设和学校发展,数理学院在九月开展了五次团队科研交流讲座,各学科负责人、各科研团队带头人及教师代表参加。

 

讲座中,我院五个科研团队的相关老师结合自身科学研究工作情况进行了讲解,并提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设想,现场气氛活跃,互动效果好。

 

数据科学团队

负责人:黄华老师

 

数据科学团队的黄华老师所做讲座的题目是《融合分数阶微分技术与PIMP-RF算法的集成学习模型预测成熟期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在讲座中,他主要围绕其研究背景、材料与方法、结论与讨论三个部分讲述利用分数阶微分技术与PIMP-RF算法建立成熟期苹果可溶性固形物的集成学习模型。

 

黄华老师说:“通过开展学术讲座,我与他人分享了自己的科研成果。同时,也使自身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了解,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碰撞火花。此外,通过成员们的不断交流可以实现团队之间的交叉和相互学习,尤其是对帮助年轻人找到科研方向、推进团队科研方向的凝练有积极促进作用。”

 

代数图论团队

负责人:蔡学鹏老师

 

代数图论团队的宋艳萍老师讲座的题目是《融合多关系的矩阵分解社会化推荐算法》,该研究将用户间的多种社交关系引入用户特征矩阵,提出了基于多关系的矩阵分解社会化推荐算法。通过对2个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分析,发现加入多种社交关系的矩阵分解社会化推荐方法比传统的矩阵分解算法在推荐准确率方面有显著提高。

 

通过此次讲座,宋艳萍老师对她的研究方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使她在《融合多关系的矩阵分解社会化推荐算法》文献的基础上产生了新的想法。同时,增强了团队的沟通与交流,让每一位成员对她的研究方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环境功能材料团队

负责人:匡代洪老师

 

环境功能材料团队的杨方源老师讲座的题目是《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Lignin-Based Hydrogel for Use in Agricultural Soils: Preliminary Evidence》和《Lignin-based hydrogel alleviates drought stress in maize》,主要研究合成的无毒、可生物降解在非生理盐水和生理盐水溶液中均具有良好膨胀能力的木质素基水凝胶对农业和植物生长的影响。

 

杨方源老师说:“不管处在什么时期,我们都不能停止思考和钻研。学术讲座的开展不仅能够使我坚持学习新的知识,也增强了我与他人的沟通交流能力。”

 

生物数学团队

负责人:李盈科老师

 

生物数学团队的李盈科老师以《Analysis of a delayed Aron-May model for malaria transmission》为题研究了疟疾传播的时滞Aron-May模型的动力学行为,建立了疟疾传播的阈值条件,并研究了无疟疾平衡的全局稳定性。通过局部稳定性理论和Bendixso定理,给出了无时滞平衡点全局稳定的充分条件。

 

此外,为了解决地方病平衡点的局部稳定性问题,李盈科老师扩展了已有的几何方法来处理相关的特征方程。他以蚊子潜伏期为分岔参数,证明了在正平衡点处可以出现Hopf分岔的充分条件,用数值模拟说明了基本理论的正确性。

 

李盈科老师认为,团队间的交流合作是很有必要的。学术讲座不仅有利于教师加强学术引导,促进科研知识创新,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培养良好的学术氛围。

 

统计科学团队

负责人:张瑜老师

 

统计科学团队的范梓淼老师与大家分享交流了文献《基于图结构自适应Lasso的碳排放权价格影响因素分析》,并介绍了图结构自适应Lasso模型在因素筛选上的应用。她选取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的碳配额价格收盘价(GDEA)为研究对象,从6个维度构建24个指标,并将指标间复杂的相关关系纳入模型改进指标筛选效果。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构建24个指标的图结构,再将复杂联动关系加入自适应Lasso方法,建立图结构自适应LassoG-AdLasso)模型进行影响因素识别。

 

通过讲座的准备阶段,范梓淼老师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有更透彻的理解,对科研工作有了更深入的兴趣。在与大家的讨论中,她也对今后论文的研究方向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肯定。她说,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科研是绝对不能落下的,科研是帮助我们更好教学,给学生们分享前沿知识的有效途径,可以很好地辅助教学。

 

讲座中,参会人员就所做报告的发展方向和学术潜力提出建议并进行讨论,就学院发展、学科规划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探讨,凝聚了共识,增强了学院发展动力。

 

本月团队科研交流讲座,为我院教师搭建了思想碰撞、交流合作的平台,提高了其分析问题、发现问题,收集、筛选、归纳资料等能力,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学术团队建设和教师发展,同时对我院人才引进和学科建设起到了积极意义,我院也将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引领带动教师们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推动学院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继续助力科研团队学术交流,为我校学科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