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的故事,随着台风过境,渐渐拉开帷幕。
招生篇
“老师,我(我家小孩)可以报名吗?”在家长和小朋友的一声声询问中,招生开始。熙熙攘攘的人群夹杂着听不懂的方言、炎热的天气也烘托了支教小组的热心。
教学篇
教授4个年级,6个班级,接近300名学生,平均一周16节课。我尝试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吸引孩子们的注意,是认真准备的教案、是精心制作的课件、是积分制的管理、是课堂抢答小游戏......
课堂篇
“这道题谁来?”
“我”“我”“我”“我,老师我来”
“把手放下,我们站起来抢答,我看看谁的反应最快”
“3,2~”
“五组”“六组”抢答声此起彼伏
“我还没数到1呢,坐下,‘1’开始抢答”
“五组”
“好,五组派个人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其他组的同学:“老师你耍赖,我们还没准备好你就抢答”
......
每当他们积极回应着课堂上的问题、踊跃尝试自己不会的题目,每当课堂上充满着激情、充满着对新知识的向往,我的嘴角总会不由自主地上扬,或许我已经体会到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成就感和欣慰。
收获与感悟
夏日蝉鸣,骄阳似火,我们的支教如火如荼的开展着。一组组照片、一段段文字,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回忆的窗户,是那些简单又动人的日常。所有的相遇都有意义,或许记忆会随着时间淡忘,但是总会在未来的一刻里,我会记起小朋友唱的“纸飞机”,我会记起在宿舍里滑稽的生日歌,我会记起在餐桌前的欢声笑语......